中小学书法教育琐谈
韩兆虎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书法艺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人们在欣赏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的美化。然而现代以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书写工具由毛笔转为硬笔乃至键盘,对汉字书写和教育产生了很大冲击,书法教育在中小学校教育中一度中断或名存实亡。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学教育的全面复兴,教育部门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系列文件,与毛笔书写汉字“久违”了的学生,又可以在课堂上接触到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了。
小学生书法学习的内容在《指导纲要》中有四个要点:一是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根基是汉字素质教育,训练学生用硬笔和毛笔书写出规范、匀称、美观的汉字,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汉字综合素养与书写水准;二是在小学的书法课堂上,教师要传授给孩子们的是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让学生详细了解书法美的标准;三是接受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书法精品的文化艺术熏陶;四是通过书法课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指导纲要》推荐了13件临摹范本和30件欣赏的作品,其目的非常清楚,就是要通过临摹和欣赏这些范本和作品,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欣赏水平。
临摹经典书法在书法教学中是最基本的教学,是一门要下苦功而又耗时费力的功课。从学习执笔、运笔、点画、结构、章法等最基础的学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临摹是一件枯燥的功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勤于示范,从起笔藏锋、行笔中锋、收笔回锋的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感知用笔用锋的过程和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讲述历代书家勤奋习书的故事,如东汉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隋僧智永退笔如冢,唐怀素无钱购纸种芭蕉以蕉叶代纸习书等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故事来说明古代书法大家的成就也是刻苦勤学的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磨练,培养他们形成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促使良好习惯的形成。在临摹学习的同时,要结合临写字帖让学生了解所临书法碑帖的风格特点、时代背景、人物传记,了解简明书法史,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水平。比如在临写颜字时,要介绍颜体楷书的特点是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可和欧阳询楷书作比较)。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点、竖、撇、捺略粗,颜体书风给人以大气磅礴多力丰筋的美感,象征着唐帝国繁盛的国力和气象。颜真卿还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忠义烈士,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临危不惧,战功卓著,后以七十多岁高龄涉险敌营劝降,怒斥叛军慷慨就义,其人格魅力和书风遂为后世所景仰。通过欣赏书作兼及作者生平,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汲取民族文化精华,升华精神境界,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心态、认知、性情、兴趣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通过观看书法作品能品味出作品的神采韵致和书法家的精神情感,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经典书作的绝妙所在,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作者单位:金昌市特殊教育学校)
编辑:赵国慧
责编 :康 津
监制: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