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润金昌 > 德润金昌
【德润金昌】危机时刻伸援手 生死救援显担当——记2025年“中国好人榜”好人丁伯权
时间:2025-09-16 10:38:18 来源: 阅读量:238

09a3e669-59a5-4638-b286-46a9cd7af49b_l.jpg

丁伯权工作图

2025年2月4日,丁伯权与哥哥行驶在连霍高速永登路段,前方突发车祸,面对即将爆燃的车辆时,哥俩迅速停好车,跑向车祸现场,开始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成功救出车内被困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职责与担当。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举行,丁伯权光荣上榜,荣获“见义勇为好人”称号。

路遇车祸 争分夺秒勇救人

2月4日中午12点40分,永昌县公安局民警丁伯权正驾车行驶在连霍高速永登路段上时,忽听“砰”的一声巨响,车里人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前方肯定发生交通事故了。

丁伯权迅速将车停靠在安全地带,与哥哥一起向事故现场跑去,只见一辆私家车侧翻在高速路的中央,现场一片狼藉,惨状触目惊心。车身严重变形扭曲,车窗玻璃碎落一地,车门被死死卡住,任凭被困者如何用力也无法打开。更让人揪心的是,车内还隐隐传出漏气的声音,仿佛一颗随时爆炸的定时炸弹,让人胆战心惊。呼救声从车内不断传来,声声急切,透着无尽的恐惧与绝望。

丁伯权看到这一幕,多年从警的敏锐直觉和职业素养让他瞬间警觉起来。在高速路这样车流量大、车速快的危险地带,二次事故随时可能发生,被困人员的生命正面临着巨大威胁。

“必须尽快救出被困人员。”丁伯权和哥哥说。但现实的困难远比想象中更加棘手,车门因剧烈撞击而严重变形,任凭他们如何用力,也无法正常打开。他们看到车内有5名被困人员,虽然意识还保持着清醒,但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脸上满是痛苦和恐惧交织的神情。

丁伯权没有慌乱,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冷静,立刻组织现场的热心群众一起展开营救行动。大家齐心协力,有人迅速寻找工具试图撬开车门,有人则在旁边紧张地帮忙指挥,大声呼喊着,防止其他车辆靠近发生危险。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车门被撬开了。

丁伯权和大家小心翼翼地将被困人员逐一转移到安全区域,生怕给伤者带来二次伤害。就在这时,他发现受伤者中有一名女子的伤情比较严重,脸色苍白如纸,身体虚弱得几乎无法动弹。情况十分紧急,丁伯权没有时间多想,他果断决定驾驶自家车辆,送这名女子去就近的医院。他迅速发动车子,一路疾驰,风在耳边呼啸,心在胸腔中狂跳。在行驶过程中,他还不断安慰着受伤的女子,鼓励她保持清醒,不要放弃生的希望。

最终,这名女子被及时送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当获救者家属得知是丁伯权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凭借着果敢与智慧挽救了亲人的生命时,心中满是感激,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a723b043-55cd-4c7a-bf56-c0d59f067988_l.jpg

唐女士拜托他人为丁伯权送去锦旗(图片来源于中国甘肃网)

后来,这名女子病情稳定后,拜托他人,给丁伯权送去感谢信和锦旗。这时,人们才知道丁伯权救人的事迹。在信中,这名女士深情地写道:“丁伯权同志在危急关头的挺身而出,展现了一名公安干警的职业担当。他的善举,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为社会树立了榜样。”对于称赞,丁伯权说:“谁碰到这样的事都会这么做的,这是我应该做的。”

见义勇为 彰显军人本色

作为一名永昌县公安局职工,36岁的丁伯权始终坚守军人本色,永葆党员初心。丁伯权来自一个英雄的家庭,爷爷是抗美援朝老兵,叔叔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从小受到老一辈人的优秀传统和红色基因熏陶。在家庭的熏陶下,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脉。2008年丁伯权毅然踏上了向往已久的军旅生活,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刻苦训练、积极进取,两年的部队锻炼,使丁伯权的理想、信念都得到进一步提升。2012年2月,丁伯权退役后投身公安事业,奋战在打击违法犯罪的最前沿。他将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融入工作中,累计参与10余次非正常死亡现场勘查、30余次盗窃现场勘查。

b37cfe9b-ed2c-4e40-9ac9-84f99fc31fa3_l.jpg

丁伯权和同事们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从军营到警营,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警13年来,救火时义无反顾地扛起液化气罐往安全地带转移,不顾自身安危营救落水人员,热心帮助走失的老人和儿童回家……类似这样的好事丁伯权做了许多。人们为他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点赞,丁伯权谦虚地表示:“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当人们再次问丁伯权如果知道车辆存在漏气的情况是否退缩?是否有勇气停车救人?丁伯权坚定地回答:“不退缩,因为我是党员,我是名退伍军人!”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中,丁伯权在关键时刻彰显了一名退役军人的社会责任感,更传递出一份份深沉而真挚的爱心。丁伯权以党员坚定的信念、军人非凡的勇气,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救群众于危难之中,书写自己的青春“警”色。(记者莫亚红)

编辑:赵国慧

责编:康   津

监制:马丰友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 中共金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19001615-3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