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昌这片热土上,有这样一位建设者:他扎根施工一线37年,足迹跨越甘肃、青海、内蒙古、江西;他带领团队啃下无数“硬骨头”,用汗水浇筑起一座座精品工程;他以匠心守护初心,用行动诠释“敬业奉献”的真谛。他就是2023年度“金昌好人榜”好人、八冶集团第一建设公司源善智慧港项目部经理周寨立。
周寨立的成长,浸润着时代的烙印。父母作为山东援建西北的“冶一代”,将毕生心血倾注于金昌的建设。从小跟随父母辗转工地,周寨立对建筑行业的情感早已深入骨髓。1988年,他正式加入八冶集团,从技术员起步,历经施工员、项目经理等岗位,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笃定。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周寨立的人生信条。2011年,兰州新区开发号角吹响,他主动请缨奔赴秦王川荒原。面对风沙肆虐、工期紧迫的项目,他带领团队日夜鏖战,在极端气候中硬是创下“零返工”的奇迹。业主方感慨:“这样的工程,只有交给周寨立才放心。”
在业界,周寨立是公认的“救火队长”。2015年,兰州兰石集团测试中心项目因原承建方退出陷入僵局,工期被压缩整整一年,同行纷纷避之不及。周寨立却毅然接手,立下军令状:“不仅要按时完工,还要提前。”他科学策划24小时轮班制,身先士卒驻守现场,最终提前15天交付,赢得满堂喝彩。
这样的“逆袭”并非偶然。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商业街二期、西岔园区项目、兰石老厂区改造……每一次急难险重的任务背后,都有周寨立的身影。他总说:“施工如战场,策划是决胜关键。”从材料调配到工序衔接,他像精密仪器的操控者,将效率与质量推向极致。
“一根钢筋不合格,整个工程就可能崩塌。”周寨立对质量的执着近乎苛刻。他首创“三证准入制”:无合格证、入场证、检验证的材料一律禁用;推行“工序否决权”,上道工序不达标,下道工序有权停工。这种“零容忍”态度,让团队承建的工程多次斩获国家级、省级大奖。
在成本控制上,他更是精打细算的“铁算盘”。“机械闲置是浪费,人员窝工是损失。”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他让每个项目都实现“优质高效盈利”三重目标。即便公司指派盈利预期低的“苦差事”,他也能化腐朽为神奇。领导感叹:“难题交给周寨立,就是交给胜利。”
工地上的周寨立是严师,更是家人。2021年江西某项目施工期间,北方员工难忍酷暑,他当即自掏腰包为板房安装空调;每逢节日,他总会组织聚餐,让远离亲人的工友感受温暖。一位离职员工含泪道别:“跟着周经理干,苦累都值。”
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培养出数十名项目经理。从“人机配合”到“工序优化”,他将毕生绝活倾囊相授。如今,他的团队已成为八冶集团的“黄埔军校”,涌现出一批独当一面的行业翘楚。
37年风雨兼程,周寨立收获的不仅是拔地而起的楼宇,更有金灿灿的荣誉:金昌市“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八冶集团“优秀项目经理”“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度“金昌好人榜”好人……他说:“荣誉属于团队,属于每一位在工地挥洒汗水的兄弟。只要还能干,我就要把工匠精神的火种传下去。”(记者张 迈 焦旭玉)
编辑:赵国慧
责编:康 津
监制: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