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生活 > 文化生活
【书评】与往事干杯吧
时间:2025-02-24 09:39:57 来源: 阅读量:1686

binary_middle (1).jpg

胡忠伟

2025年新年伊始,我就收到了韩浩月先生寄来的新著《在往事里走动的人》。红色的封面上,淡淡的乡村院落疏影,一下子把人带进了乡村那个遥远而又切近的氛围里,韩浩月在扉页题签:“往事如行李,可带走可放下。”那么,就让我们在韩浩月的往事里,一起走近故乡,走近故乡的山水,走近故乡的人人事事,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兴奋与悲伤,举起手中的酒杯,来吧,与往事干杯!

离开故乡山东郯城已二十多年了,韩浩月游走在城市里,娶妻生子,打造自己的小家,经营自己的事业,但他时时回望着故乡,理解着故乡,在与故乡割不断理还乱的情思中,一次次达成与故乡的和解。

作者直面自己的内心波澜,以至真至诚去直面一生所爱,深沉回忆、反思并追问时间深处的亲人与故乡。从故乡的逃离者、批判者到回归者,经历一系列心路历程,游子的心态由复杂变简单。时间没有为其回忆镀金,反而为他增加了承担痛苦的勇气和表达的力量。作者以流畅的文笔,生动丰富的细节,简洁有力的文字,隐忍克制着情感,于无声的文字诉说中,隐藏着巨大的感人的乡愁力量。

本书分为上下两辑,上辑“旋转的陀螺”,写的是离世与在世的亲人。下辑“遥远的风筝”,写的是身边以及千里之外的朋友与故交。他们的面影、影像互为交织,构成了一幅既模糊又清晰的群像图景。作者以非虚构的写作风格,记录了自己离乡二十多年心路历程的变化,以及这二十多年中,与亲人有关的故事、故乡的变化。故乡永远在那里,是任谁也无法抹杀的存在,游子在外,总要归来。面对故乡,“近乡情更怯”的陌生与疏离,自然是无法摆脱的。《母亲在远方》《父亲看油菜花去了》《奶奶的葬礼》《故乡守墓人》《六叔,他是传奇》《坐绿皮火车去参加三弟的婚礼》等,都是可以反复咀嚼的文章,情深字简。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岁月可以轮回,亲人们又回来了,故乡依旧是当年的模样,心中该是怎样的欣喜?故乡是遥远、偏僻、荒凉的,呈现出的是与城市的光鲜亮丽完全相反的样貌。这些质朴又具有画面感的文字,透露出韩浩月的一厢情愿,他仍固执地想要在文学叙述里把亲人与故乡同在的那段光阴留住。这些生命历程中的往事,在不经意间与作者撞个满怀,而同时也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故乡是作家的生命起源,也是作家的精神归宿。故乡赋予每一个人身体、物质、语言、故事、感情和心灵。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亮程说:“没有故乡就没有文学。当你觉得世界陌生,文学能帮你回到童年的村庄。”是的,在故乡我们才可以像儿时那样,大声歌唱,在夜归的路上数星星,在稻草堆边听风声,亲昵庄稼与土地,与父兄亲人、朋友故交喝酒聊天,畅快地放飞自我,回归自我。但另一方面,故乡在后工业时代,也日渐凋敝,特别是这块土地上的亲人们一个个老去,我们在城市里打拼多年,归来时那种亲切的陌生感以及往事与现实之间的撕裂感,深深地刺激着我们的心房,这难道就是一代人成长的代价和阵痛?是故乡带给游子的羁绊和伤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斩断与故乡不绝如缕的联系,不能放慢回归故乡的脚步。因为,我们的根脉在这里,我们的心灵的秘结也在这里。

韩浩月说:“人不能总活在往事中,可要是没了往事作为注脚,人也许会失去出处,根基与故乡。”那么,好吧,面对日益消失的故乡的人事、风物、花草,让我们决绝地举起酒杯,来吧,一起与往事干杯!(选自《天津日报》)

编辑:赵国慧

责编:田红娟 康津

监制:马丰友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 中共金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19001615-3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