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在街角的书店里徜徉,琳琅满目间,青青稻谷簇拥着一道身影跃入我的视野。微抬眼,醒目的《袁隆平传》映入眼帘,而这位和蔼老者正是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这部《袁隆平传》的作者名叫聂冷,他的长篇小说《宋应星》等10余部文学作品都广受好评,而《袁隆平传》作为袁先生的第一部系统完整的生平历程记录,被国家图书馆列为2001年度全国百部优秀新书之一。
黄粱一梦,缘定终生,无饥“痴梦”育“痴人”。十四五岁的少年正是爱做梦的年纪,袁隆平也不例外,他因为白天随老师参观了一处庄园,夜里便梦见他成为了一座富饶庄园的主人:“他尽情呼吸着庄园里清新自由的空气,眼看千顷良田稻浪翻滚,十里荷塘莲花争艳。”也许是世人对硕果累累的普遍向往,也许是梦中再无饥饿的体验已深入他的执念,毕业后的袁隆平考入一所农业大学,决心为自己的梦想而战。
卧薪尝胆,百折不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在成为世人熟知的“杂交水稻之父”前,袁隆平也是那千千万个追梦人之一。来自时代的无奈处境,来自卑鄙之人的恶意排挤,来自研究拓展中的瓶颈……一次次的挫败折磨着他的精神;落后的科学观念所绕的弯路,因研究遇到瓶颈而被打上“科研骗子”遭世人辱骂,被愚昧之人砸碎辛苦栽培的实验植物样本……一次次的苦痛蚕食着他的信念。他深知,战胜饥饿是谁也无法保证能够实现的“痴梦”,自己完全有可能一无所获地累死在这追梦的艰辛历程中。百历终为馈,苦难终化为勋章,“中国遗传学界和农学界诸多权威人士对杂交水稻研究的不屑甚至鄙视,反倒使学术上孤独无依的袁隆平成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无人能及的唯一祖师和最高权威,日后在这一领域里成长起来的所有其他权威和非权威学者,无一不是他的或他的学术思维和工程理论的遵行者或崇拜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利禄难惑赤子之心。进入古稀之年后,袁隆平更是荣誉叠至,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终究不过是像一个稻米一样的普通人。“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他将自己写的这首小诗挂在办公室,挂在家中,既是铭志,也提醒自己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永不停步。“我希望世界不再有饥饿,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看到一人高的稻谷,犹如花生般大小的麦穗,人们能在稻谷下乘凉。”不论是时光蹉跎还是利禄诱惑,他自始至终都追寻着唯一的梦想。
破玉锤珠,衣钵相承,梦中悠悠然禾下乘凉。2021年5月2日13时07分,袁先生以91岁高龄永远离我们而去了,这位以“消除世界饥饿”为毕生所求的老人终是燃尽了最后一丝生命,永远地合上双眼。消息一经传出,举国哀悼。一位令人钦佩的科研工作者,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一位深受爱戴的良师……袁隆平先生那瘦弱的身影里,挺拔着华夏千百年不屈的骨血,蕴藏着中华百折不挠的灵魂。“痴人”已去,“痴梦”长存,也许,袁隆平先生就在那梦中的禾荫下,望着接下他衣钵,踏上战胜饥饿之路的芸芸“痴人”,欣慰笑着。
他并未真正离开,他将在我们的文明里与世长存。(作者:市人社局张瑞雪)
编辑:赵国慧
责编:田红娟 康津
监制: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