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金昌走过量增质升的“上半场”,进入值得期待的“下半场”。
经济运行质效齐升,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民生福祉更加殷实……一项项成就,一串串数字,饱含着底气、信心与希望,昭示着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拼搏争先的精神风貌,见证着金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经济为纲,全力做大经济总量,经济运行延续“高开稳走”“效速兼具”,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1.96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居全省第一。
——产业为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的效应加速显现。前7月“2+4”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值1144亿元、增长33%。
——民生为本,省市列为民实事加快推进,就业更有门路、就学更加公平、就医更有保障,公共服务进一步泛在可及,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金昌紧扣省委赋予“打造新型工业化的现代之城、创新开放的活力之城、美丽宜居的生态之城、共同富裕的幸福之城、和合善治的文明之城”的新定位新使命,顶压前行、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奋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稳”有支撑,经济运行攀高逐新
串点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近年来,金昌市坚定不移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实施强工业行动和产业赋能行动,努力提高产业集聚度和产业链完整度,推动“2+4”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提升。
金川区春小麦高效节水万亩示范带种植区(资料图)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现代农业稳产保供、增量增效、提质培优,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2.05万公顷,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28万公顷,大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永昌县被列为全省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示范县,金川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全覆盖,全市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
金川集团公司镍侧吹熔铸炉正在工作(资料图)
强工业、兴产业,金昌市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点燃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镍熔铸系统综合技术改造项目建成投产,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28万吨动力电池用硫酸镍等项目加快建设,风光电装机容量达533万千瓦,新能源电池生产能力达50万只/天。
夜晚的宁远·青泰世纪广场美食街(资料图)
新型消费不断兴起,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不断涌现。今年以来,我市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大力实施消费促进“六大提升”行动,永昌县入选国家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紫金花海夜市、文化街、宁远·青泰世纪广场等“夜经济”热度持续攀升。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核心支撑”。面对新格局新挑战,金昌市扎实开展“重大项目集中攻坚、项目建设加力提速、项目谋划能力提升”三项行动,谋划储备“两重”“两新”项目392个,严格落实重大项目“四级联动”机制,58个省列重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63个市列重大项目开复工率93.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
金昌市负责的第30届兰洽会新材料馆(资料图)
同时,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精心绘制招商图谱,编制招商引资“三张清单”,强化项目“色卡”管理,积极参加第30届兰洽会,共签约项目67个、签约金额456亿元,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金昌市全力推进产城融合,引进锂电池隔膜涂覆等关键补链项目20个,镍铜钴新材料标准化厂房、社区医院建成投用,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产业入选国家第三批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前7月,金昌经开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163亿元,增长23%。
“进”有动力,改革发展聚势提能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
进,关键在深化改革——金昌市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持续提升改革开放的广度、力度和深度,农业水价调整全面完成,国资国企、财税金融、教育医疗等改革持续深化,新增工业用地全部实行“标准地”模式供应,出让“标准地”23宗174.13公顷,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活力。
金昌市政务服务中心(资料图)
同时,以小切口改革撬动营商环境优化大突破,全面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纵深拓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企业开办实现零费用、即来即办。定期开展政企沟通交流和“政银企担”融资对接活动,企业诉求问题办结率达100%。“信易贷”平台累计入驻企业12803家、授信1292笔148亿元,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居全国地级市前100位,全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总体满意度全省第一。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关键变量”。金昌市全力打造支持科技创新生态,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立起来、强起来,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双高地”。扎实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落户金昌,新能源电池转接片超软铜带填补行业空白,推荐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通过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6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
迈步新征程,唯有更加用力推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能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积蓄赋能。金昌市扎实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全面推行“连心促治理”1456工作法,企业和群众诉求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达100%。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分别下降39.9%、45.1%,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损失数实现“双下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下降30.2%。全省金融安全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不良资产清收完成年度任务的109.9%。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效明显,食品安全工作连续三年被省上评定为A级等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驻点包抓“百日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好”有保障,民生福祉深耕厚植
聚焦群众“关键小事”,办好民生“头等大事”。为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金昌市扎实推进民生实事,惠民政策措施逐步落实、惠民工程项目逐步落地,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购买“和谐金昌”民生综合保险、妇女“两癌”免费检查3件已全面完成,广大市民群众生活持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金昌就业”小程序(资料图)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金昌市扎实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行动,启动运行“金昌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城镇新增就业7427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8万余人;深入推进教育“五好工程”,2所高中、4所幼儿园改造提升进展顺利,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1200个,高考本科上线率83.3%,提升11.3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健康金昌”建设,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和永昌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展有序,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实施“一号管三天”。
同时,持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失业保险金标准平均增长11%,基本医保参保率99.4%,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标准位居全省前列,金川区养老及助餐服务工作经验被民政部收录推广。结对关爱行动扎实开展,帮办实事1144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30个。
祁连山风景如画(资料图)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也是人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方面,是最公平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金昌市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强化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优良率100%,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六,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稳步推进“三北”六期等项目,完成人工造林2226.67公顷、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493.33公顷、沙化土地综合治理53333.33公顷,完成率分别达186%、112%、100%。
永昌县红山窑镇毛卜喇村吨包袋加工车间(资料图)
城乡融合、同奔共富。金昌市以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城乡空间、产业、生态、公共服务、文明创建、社会治理“六融一体”,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互促共荣。深入开展城市体检评估,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实施,改造老旧小区11个,新改建道路11条,完成户内燃气设施改造3.2万户、城区雨污水管网32.4公里,智慧交管投入使用,金川区入选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大力实施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行动,农村步行30分钟生活圈加快构建,完整社区建设、城乡产业融合示范园等项目稳步实施,完成“村居融合”改革3个,“共富车间”“土地托管”“农光互补”等创新模式积极推广,新建农宅1875院,完成自然村组通硬化路38公里,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816户,完成搬迁入住951户。
时光荏苒,见证铿锵发展的步伐;岁月缱绻,诉说日新月异的变化。2024年,金昌交出的答卷,绝不限于此,也绝不止于此。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金昌将乘着战略机遇叠加的浩荡东风,以更加豪迈的姿态、更加稳健的步伐,劈波斩浪、奋勇争先,在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奏响奋进的昂扬乐章,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金昌实践崭新篇章。
编辑:赵国慧
责编:田红娟 康津
监制: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