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生活 > 文化生活
小河里的童年
时间:2024-08-28 08:51:17 来源: 阅读量:740

我的童年是在家乡村庄的小河里度过的。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出生于西北的一个小山村。村里有条河由南向北长年流淌着。记得小时候,一到了暑假,我和小伙伴几乎天天“泡”在小河里,抓鱼、洗澡、打水仗,玩得不亦乐乎。

那时候庄户人家的孩子多,大人们忙着地里干活,顾不上管我们,备足吃喝,任由我们“散养”式成长。

小河不大,横隔在村中央,将村庄一分为二。除了暴雨发洪水,其他时间小河里的水都不深,大约刚到我的膝盖。

吃过早饭后,小伙伴们像心有灵犀似的,一个个溜出了庄院门,直奔小河边。早上河水凉,我们大多抓鱼。说是抓,其实就是用纱巾做的网子,一网网捞鱼。

在孩子头海忠哥的带领下,我们将小河拦腰截断,用石头围成一个涝坝,虽然缝隙漏水,但不影响抓鱼,再在末端留一个出水口。我和海生各提纱巾的两个角,放在出水口的位置,海忠哥钻进涝坝里,从上往下赶鱼入网。待他赶完后,我们迅速提起纱巾,只见离开水的鱼,开始活蹦乱跳起来,试图挣脱我们的天罗地网。如果赶鱼的方法不奏效,就将出水口堵死,钻进水里把水搅浑,随机用纱巾一网网捞,我们称之为“浑水摸鱼”。抓到好看的小鱼的时候,我们会拿回家养起来,若是抓到其他的鱼,就把它放生了。

正所谓,狗急了跳墙。有一次“浑水摸鱼”,我正聚精会神和海生拿纱巾捞鱼,突然“扑通”一声,一条不常见的大黑鱼从我面前的水中跳出,溅了我一脸泥水。我吓得扔掉纱巾,撒腿就跑远了。海忠哥看见鱼跑了,骂骂咧咧地过来,赶紧提起纱巾,但为时已晚,他怪我,我怪大黑鱼,我们争得面红耳赤。

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时的失意,丝毫不影响我们一起玩耍。

到了午后,在太阳的炙烤下,小河的水变得温热起来。我们脱个精光,一个个钻进抓鱼围堵的涝坝里洗澡。一开始大家都比较拘谨,坐在水里一动不动,不一会儿就狗刨、蛙泳、仰泳各种泳姿齐上阵。有时候觉得这些不过瘾,为了体现男孩子的勇猛精神,我们就站在涝坝上面的大石头或者土崖上捏着鼻子往下跳,“扑通”“扑通”,一个个犹如过年下锅的饺子。最后一个跳下来的人,溅了大家一身水,我们就互相用手撩水去泼对方,欢笑声、嬉闹声荡漾在小河里。

时过境迁,在乡村振兴的实施下,整个村庄搬到了别处。我生活在城市,很少回到故乡去。小河里的热闹,已远去多年,但童年在小河里的往事却仍时不时浮上我的心头,不曾远去。(李万虎)

编辑:赵国慧

责编:田红娟 康津

监制:马丰友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 中共金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19001615-3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