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生活 > 文化生活
【书评】一代铁人􀏐精神千秋 ——读《王进喜》有感
时间:2024-06-24 09:24:03 来源: 阅读量:616

王建龙

诗人魏钢焰在临终前留下遗言:“请把我的骨灰,埋在铁人打的第一口油井旁,我要日夜守候在那里,听着地脉跳动,看着油井奉献!”

《工人日报》曾这样评价铁人王进喜:“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巨大影响力,没有人能像他那样把中华民族精神在个人实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铁人”的称号,是王进喜用自己的身体制服井喷换来的,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从那个为了养家糊口的少年到全国劳动模范,我坚信他一定怀揣着舍我其谁的态度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而负重前行。从玉门油田到大庆油田,需要的不仅是他钢铁般的身体素质,更需要他过硬的专业知识,他以“识字搬山”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

1923年10月8日,“十斤娃”王进喜出生在甘肃玉门的一个贫苦家庭。那是一个贫瘠的年代,年幼的他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和双目失明的父亲,打扫地主家的马棚,拉着父亲沿街乞讨,为军阀运羊毛、驮煤。饱受生活的磨难。1938年,他成为老君庙油矿一名矿工。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后半生就和油矿紧紧地交缠在了一起。刚开始的油矿生活,也并不如意,黑矿主对于油矿工人处处压榨,处处奴役。直到1949年9月玉门解放,玉门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油矿工人的境地才得到改观。王进喜在玉门油矿工作中,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多次的劳动竞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1960年,王进喜带领着1205钻井队前往大庆油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建设新油田的任务。也正是在大庆会战时期,“铁人”的传奇事迹就此诞生。他带领的1205钻井队,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砥砺前行,创造月进尺5009米的最新纪录!建井初期粮食少,王进喜还将自己的那一份分享给工友们,因为在一线工作,吃不上饭也是常有的事。久而久之,患上胃病最后拖成了胃癌。可是就在病床上他还是心系油矿,这时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撑他继续投身油矿了。据医生回忆,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的还是大庆油田。1970年11月15日,把一生献给大庆和石油工业的铁人王进喜走完了他光辉而伟大的一生,享年47岁。

王进喜的一生,时时刻刻从国家利益出发,为民族大业着想,为人民福祉奋斗。他重视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加速推进油田建设,不辞劳苦,恪守职责,勤俭办企业,建立责任制,严格把控油田质量关。

王进喜是大庆会战时期的“五面红旗”之一,他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对他个人而言,留下的是他对自己岗位职责的认真负责,对社会来说,他为后世留下的不仅有那一个个油田还有他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进喜的精神不仅是对我们个人品质的塑造有着深刻的启示,更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靠自己的双手,建设出了不朽的丰功伟绩,有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魄力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务实毅力。他无所畏惧,勇挑重担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实事求是。他时刻心系国家,不计个人得失,勇于献身。

他的一生,是对“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最好诠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他不仅仅是一个石油工人,更是一个时代的楷模,一个民族的骄傲。他的一生,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超越。

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王进喜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永远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真正的奉献。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汲取铁人精神的智慧,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勇为先锋,将青春的光和热洒满祖国大地。

王进喜用一身硬功夫、真本事埋头苦干打出了一个个油田。作为一名煤矿设计人员,我认为煤炭行业同样也需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迎难而上的毅力,去勇攀一座座高峰,解决一个个难题。

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学习他身上为祖国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克服万难的忘我拼搏精神,精进专业素养的科学求实精神,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努力实现个人成长和肩负重任的双重目标。

作为新征程上的年轻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不管前进之路多么坎坷,希望大家都能“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中国青年,都能恪守职责,在实践中答好时代的问卷。

每一个读过《王进喜》的人,都会被他的精神所感召,都会被他的事迹所震撼。他的一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鞭策和激励,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进喜》 褚兢 编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编辑:赵国慧

责编:田红娟 康津

监制:马丰友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 中共金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19001615-3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