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在金昌人的微信朋友圈里一份制作精美的邀请函,在金昌乃至全省文艺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热潮,大家纷纷转发:5月18日至5月27日,由甘肃省文联、金昌市委宣传部主办,甘肃省作协、甘肃省书协、金昌市文联承办的“秋风吟草——赵兴高诗词、贾得梅书法作品展”在金昌市美术馆隆重展出。
我市诗书爱好者参观作品展。谢爱仁摄
记者闻讯开展首日至展厅,只见展厅内人头攒动,观者时而凝神细视,时而低声交流,时而又对于喜爱的作品驻足反复品味,发出由衷的赞叹。
一
赵兴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出席第十二届全国散文诗笔会。获得甘肃省第三、四、五、八届黄河文学奖和第六届敦煌文艺奖,出版诗集《风起之乡》《拍水而起的浪花》,散文诗集《边地》,报告文学《发现骊靬》(合著)。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牛庆国曾评价赵兴高的诗歌:“西部成就了赵兴高的诗歌,赵兴高使他所处的河西走廊多了一道风景。西部是他的标志,也是他的光芒。”
贾得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妇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三、四、五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中日妇女书法家代表作品展,“敦煌杯”书画展、小品展等。
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的刘开汉是金昌书坛的一面旗帜,也是贾得梅书法道路上的引路人和良师,他曾经这样评价贾得梅的书法:“她的书法质朴、自然,含蓄、蕴藉,清新、淡雅,隽永、静谧,是除却了包装,没有粉饰的天然。她钟情书卷气,她的审美选择与她的呈现方式是一致的。”
“品读贾得梅近年来的书作,我以为,总体上可以用‘雅丽秀劲’四个字来概括。雅者,崇古尚朴,气象典雅;秀者,笔意清秀,线条劲逸,颇具书卷气息。”著名书法家、诗人秋子这样评价贾得梅的书法。
赵兴高贾得梅夫妇。
在艺术界,志同道合的神仙眷侣古有赵孟頫与管道昇,近有谢稚柳与陈佩秋……而赵兴高和贾得梅也是如此,他们因文学和书法结缘,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也是艺术之路上的知己。这些年,这对伉俪趣味相投、相辅相成、诗书双璧,越过岁月,把日子过成了“诗”,将情意融进绺绺墨痕,佳作迭出。
此次为期十日的“秋风吟草——赵兴高诗词、贾得梅书法作品展”共展出了贾得梅书法作品95幅,其书写内容为赵兴高诗词128首。同时,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同名作品集《秋风吟草》,收集了赵兴高近年来创作的60余首书写大自然美好、抒发对人生思考的格律诗,由贾得梅创作为书法作品,一起呈现给读者。
二
此次书展,是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着力建设“书香金昌”,打造“书香家庭”的重要阶段推出的,这是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打造书香城市的一项有力举措,也为广大诗书爱好者打开了深入了解金昌的一扇“窗”。
“这一次作品展夫妇联袂,以古韵书法展现今人诗词,意境高远、匠心独具,让我们看到了这对艺术伉俪多年潜心文艺、砚耕不辍的丰硕创作成果,也感受到了金昌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现场参观完作品展的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王正茂不由称赞道。
谈及为何想到办这样一场作品展,赵兴高谦谦一笑:“我们俩一直以来携手走过艺术的小路,走过了小路上的春天和夏天,我想,现在应该到了收获的季节,就像秋天的果实一样挂起来,让大家评判品鉴一番。”
两人的珠联璧合迅速吸引了社会各界文艺家和书画爱好者的关注。
专程赶在开展首日前来观摩的艺术爱好者张明欣喜地表示:“贾得梅的书法优美得体、挥洒自如,一直以来都是我非常喜爱和敬佩的书法家,这一次有机会能集中观摩如此多的佳作非常满足,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艺术爱好者韩红霞在书友群里看到开展信息后,马上和朋友相约前来观展,她说:“赵兴高诗词中描写的西部风光很特别,有他独有的美感和浪漫,其中我还看到了描写金昌的几首小诗,特别喜欢。这么美的诗词又以书法的形式展现出来,观时更是一种双重享受。”
“我们金昌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了,在金昌,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样一场高规格、高品位、高质量的文化盛宴。我特地带着孩子一起过来,培养孩子对艺术和美的感知,她也非常感兴趣。”市民姚芳莉说。
三
在展厅,观者看到在展出的作品中,有常见的六尺整张大作,也有许多精巧的四尺八分小品。有对联、中堂,又有扇面、斗方,书体既突出行草,又不薄楷隶。书法作品中书写内容有五绝七律,也有小令中调,有故乡眷恋、儿时童趣,又有寄情山水、人生真谛,其中描写的河西走廊、祁连风光更是令人神往。
“赵兴高的诗作我一直有了解,今天又看了他的很多古体诗,大漠风光、小桥流水,体现了一个诗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贾得梅的书法清秀典雅,富有韵味,无论从作品的内容还是形式,都能感觉到很有格调,水平很高。”金昌市书协副主席、永昌县书协主席王君明在观展后表示。
“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同时展现在我们面前,非常新颖,对我们文化艺术内涵的提升和丰富以及我们金昌的文化事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也是对金昌城市形象的一种展示。”金昌市委党校教授宿好军如此评说。
金昌市书协主席李皓对这次作品展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夫妻联袂把诗词作品用书法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在业界非常少见。赵兴高的诗词反映的是我们金昌的生活,有温度、接地气,读起来非常亲切。贾得梅的书法功底深厚,她的楷行书在西北地区都很有影响力,诗词作品经过她的书法二次创作后,令人耳目一新,值得广大书友和艺术爱好者学习借鉴。”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负责人刘云鹏说:“这场展览别具一格,赵兴高的诗词非常有意境,贾得梅的书法很文静,他们的作品看了之后让人感觉能静下来,这是很难得的。这次作品展无论是在书体上,还是风格上的呈现出多样化,体现出了贾得梅在书法创作上的宽度和深度。作品的质量高低与它的尺幅大小是没有关系的,这为我们书法回归本质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众人眼中的赵兴高诗词诗情画意,贾得梅书法秀美静气,作品的气韵自然也源于艺术家的性格和气质。在访谈中,赵兴高一如他的作品一样潇洒自然,而贾得梅也同她的书法一般文雅温润。
四
赵兴高与贾得梅因书法结缘,同好文学,但在后续的艺术道路上,两人向着不同的方向深耕钻研。
贾得梅选择心浸书道,在拓之先生(刘开汉)的指点下笔耕不辍,书艺得到长足进步。她积极参加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张海西部书法艺术人才精英班等多个班次学习,得到张海、李刚田、管峻、张改琴等诸多大家教授的指导。而赵兴高则致力于理论研究,将志趣转向了诗歌创作,成为了新时代著名的西部诗人。
道路的不同并不妨碍这对伉俪的艺术交流,赵兴高在《秋风吟草》作品集的前序中提到,日常生活中,两人在闲暇时谈得最多的仍是书法和文学,虽偶有争论,但从书艺的终极追求看,同心所向。无论是创作书法作品还是诗词散文,对方永远是第一个评阅人,再三斟酌修改后,方可出手。
贾得梅因书法为大家所熟知,但实则她是一位诗书兼修的才女。无论工作多忙,她都要挤出时间来读书,诸如古典诗词、古人书论,以及《论语》《老子》《庄子》《古文观止》《文心雕龙》等等,从这些经典书籍中揣摩要旨,汲取营养,来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学养、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增强自己书法的底气和内涵。
赵兴高笑称:“许多朋友们只知道我是一个诗人,她是个书法家,但实际上,我的古体诗词的文法和韵律都是她教给我的。”
也正是缘于在古体诗词上碰撞交流,两人萌生了一起办一场展览的念头,在精心筹备后,这场以“秋风吟草”为主题的作品展得以在今年与大家见面。
“其实在五六年前,我们初步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具体付诸行动就是在这两年间。”提起这场展览筹备过程,贾得梅告诉记者:“每一幅作品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去展现,都是经过反复斟酌和思考的,在写两到三遍后精选出一幅。过程中,很多诗词内容是我们一起去体会感悟的,所以书写起来我觉得非常亲切。”
两年间,赵兴高创作了300多首古体诗词,对于本次展览选取的128首,他有着极高的要求:“我想首先我的诗词要在业界认可的刊物上进行发表后,再让她写成书法,这样才能够对得起书画文学界和关注我们的这些读者。”
在专访过程中,赵兴高也分享了他诗词创作的灵感来源:“我在诗词创作方面,大致分为四类。第一部分写的是对故乡儿时童趣生活的留恋,这是永远难以忘怀的;第二部分也是我着墨最多的——寄情山水,我先后五十多次深入祁连山,祁连山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甚至空中的雄鹰、枝上的鸟雀、山间的马鹿都是我书写的对象,寄托着情感;第三部分就是我们河西走廊的文化,河西走廊是个民族走廊,无论是其中的自然风光还是民族故事,都给了我很多怀古感悟;最后一个部分就是诗赋家乡,我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金昌人,我的根在这里,对这片土地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所以我把这种热爱和眷恋融入我的诗词作品中,把我们金昌的美好景色展现出来,宣传出去,让更多人看到金昌这座美丽小城的魅力。”
五
艺术家的爱情,总是格外的浪漫,它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相处之中,更随着艺术家的笔墨展现于纸上,透过作品,他们亦师亦友,相濡以沫、并肩前行。
赵兴高在展览现场为诗书爱好者签名赠书。记者李玉梅摄
短短十天的作品展已落下帷幕,但赵兴高与贾得梅的艺术之路却还很长。提到未来计划,贾得梅没有过多的话语,但从她明亮坚定的眼神中可以读出,她将一如既往地沿着书艺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围绕着诗词创作,赵兴高有很多想法:“我现在对古体诗词爱不释手,我还想花一两年时间,用一个诗人的笔触、一个社会学者的眼光,去感悟、记录时代带给我们生活的美好。同时,也想去考证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上留下的历史遗迹,用历史散文随笔写出来。”
正如《秋风吟草》作品集前序中说的,一个人最大的茫然,是不知道要追求什么而苦苦追求;一个人最大的幸福,便是在艰难的征途上,有同路人携手并进。
“站在书法和诗词的两座山上,我山头的云雾会影响她山头的花草,她山头的云雾会浸染我山头的树木,我们在同一片阳光下、同一场风月中,心中是书法和诗歌的两朵奇葩,这就是我们永远追求的方向和目标。”赵兴高说。
编辑:赵国慧
责编:田红娟 康津
监制: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