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及“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不曾读过这样的名言,也不懂得其含义,但我却如饥似渴地读了一本又一本书,尽管这样,我也只是在茫茫书海中吸取了点滴甘露。
西北小镇风光旖旎,夕阳晚照,表姐来看我们。
那时我和姐姐都只有七岁,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围着桌子写作业,见表姐来了,十分高兴。十八岁的表姐是幼儿教师,总能给我和姐姐一些意外的惊喜,我们都很喜欢她。果然,表姐没让我们失望,她带来了一本《安徒生的童话》,我和姐姐都想先睹为快。为此,我们争抢起来。表姐看看我又看看姐姐,轻轻对姐姐说:“还是让妹妹先看吧,你是姐姐,要让一让妹妹。”
我以最快的速度,囫囵吞枣地看完了这本书,尽管似懂非懂,但《海的女儿》中善良纯洁的美人鱼、《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贫穷的小姑娘和《皇帝的新装》中愚蠢的皇帝……这些鲜明的形象,还是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我幼小的心田中种下了真善美的种子,也让我对假丑恶有了初步理解。
伴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渐渐长大,不变的依然是对书的渴望。十三岁的我,已经拥有了几箱子的小人书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青春之歌》等小说。这些教育影响了一代人、风靡一个时代的红色小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花季少女倾尽所能所得到的全部藏书,但我并不满足。西北小矿那简陋的书店,不管是在寒风凛冽的冬日,还是在骄阳似火的夏日,放学后都是我必去的地方。
这天从书店出来,独行在回家的路上,影子被阳光拉得忽短忽长。同学芳一脚踢飞了我面前的石子,冷不丁地对我说:“你每天放学后都要去书店,是不是特爱看书?”
我睁大眼睛看着这个四川姑娘,还不曾说话,就见她急急地说:“去我家看好了,我哥哥是下乡知青,他有好几箱子书,足够你看。”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站到了芳家的门前,试探着喊了一声,门“吱呀”一声开了,果然是芳,她热情地拉我进屋,又从床底下拖出来几个纸箱子,说:“你随便看吧,我家里人都不在家。”
这些书有的积满了尘土,有的纸张已经发黄,有的布满了圈圈点点的印痕,还有的崭新。我和芳一本一本地翻着,一本一本地浏览,时间在悄无声息地挪移。真静呀,沙沙的翻书声和我们的心跳声是那样清晰。我的思绪从一本书飞到另一本书,恨不得一下子将所有的内容都装到脑子里。
我读《泰戈尔散文诗全集》,这些充满哲理而又富有美感的句子,让我如痴如醉,我觉得这本书和我以往读过的迥然不同,它没有鲜血淋漓的厮杀,没有铁骨铮铮的誓言,没有昂扬的斗志,然而,它歌唱生命的荣枯,抒写大自然的潮涨潮落、花开花谢,同样是美丽的生命之歌。
成年以后,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在笑语喧哗的集体宿舍,我反复吟读《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等等。可每每读到动情处,我就会想起第一次在同学芳家读《泰戈尔散文诗全集》的情景和那时萌发的想做诗人的理想,也不止一次地想起纯真慧黠的表姐和活泼热情的芳,她们和泰戈尔笔下那些女子一样令我难忘。
赠人以言,重于珠玉。爱书吧,书亦如伴侣、朋友、良师和温情的安慰者,伴你成长,赋予你理想和情愫。(谢久香)
编辑:赵国慧
责编: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