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春走基层 > 新春走基层
【记者走基层】陈爱民的绿色梦想
时间:2023-07-04 14:55:54 来源: 阅读量:3105
盛夏,永昌县南坝乡何家湾村的风景别样,微风习习中荡漾着沙枣花香,抬眼处满是郁郁葱葱的林木,野鸡、野兔不时在林间嬉戏,偶有田间作业村民的欢笑声,合着农机的轰鸣,这幅田畴沃野、勃勃生机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很难想象,昔日的何家湾:一滩乱石话荒凉,地少人穷好恓惶……
现如今,村美人富“钱”景好,绿树成荫瓜果香。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土生土长的致富带头人陈爱民。
为了让这片土地绿起来、让土地上的群众富起来,他将外面打拼来的财富全部注入这片土地,带领群众共同发展产业,让土地流金、让群众致富。

图片

昔年,何家湾村干旱少雨,村民们世代依山而居。多年前因交通不便,他们只能过着简朴的半农半牧生活,被省上列为“插花型”贫困村。

“骑车没有路,乘凉没有树,吃饭没有醋。”这是陈爱民眼里何家湾村曾经的真实写照。在陈爱民的心里有一个梦想:让何家湾村绿树成荫,所有村民都在这片树林下幸福地生活。
在生意场上打拼多年的陈爱民有着捕捉商机的超常能力。2008年,陈爱民接手了当地的食用菌棚,他种植的食用菌长势良好,蘑菇年均收入能达到100多万元。

图片

不少村民也在他的棚上务工,不出村就挣到了工资,许多人每年光工资收入就达到了数万元。这让大家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于是,因发展产业得到了村民认可的陈爱民,以470余票当选村主任。

 以前,每逢雨天,村民朱世军的心里就发毛,一怕老房子漏雨,二怕山上泥石流下来冲毁房子。现在,住进了新房子的他不用再怕了,而这房子,正是陈爱民垫资修建的。
“既然大家信任我,让我当村主任,那我就得干出点成绩。”陈爱民的话掷地有声,也是对村民的郑重承诺。

图片

2013年12月,在新农村建设时,陈爱民决定自己垫资1200万元在何家湾村三、四社修建标准化住宅52套,每户配套标准化养殖暖棚1座,供农户发展养殖业。2016年,52套房全部入住。同时,为解决留守老人住房问题,何家湾村采取“公建民住、产权归村、循环使用、互助服务”的模式,建设了一处公建民住集中居住点。

乡亲们住上了新房子,更得鼓起钱袋子。几经考察,陈爱民把目光转向了村里闲置两年的72座日光温室大棚,一个能够吸纳村民就业致富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但戈壁滩上缺水多石砾,田园综合体如何落地是一个考验。多方考察之后,陈爱民发现苹果等经济林木对土壤要求低、喜干燥、光热的习性能将何家湾的地理劣势转变为种植优势。
于是,2018年秋天以来,陈爱民陆续投资4000余万元,全力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他从陕西杨凌和甘肃静宁、敦煌等地购进苹果树、蟠桃树、核桃树、西梅树、杏树等近70万株优质经济林幼苗“入住”大棚。
在陈爱民心中有一张蓝图:计划用3年时间,在何家湾村的荒滩上,建一个生态旅游项目,1500亩地的桃园、500亩地的苹果园、500亩地的核桃园、200亩地的杏园,还种有西梅、荔枝等果树。在这3800亩地的果园里,全村的村民们都可以干自己能干的工作,不出村子就能挣一份工资收入。

图片

陈爱民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村子富起来,就得先让村子绿起来。我的项目得到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厅的关注和支持,农业农村部也计划在何家湾村开展科研项目。”

小起步就是大踏步。2019年3月,陈爱民辞去村主任一职,专心经营田园综合体项目。他打算结合市县“十四五”规划,利用“三变”改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进行集约化经营,打造出集生态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图片

如今,蟠桃树、核桃树、西梅树、杏树等经济作物已开始挂果并远销各地,村里的村民在田园综合体项目上打工,管吃管喝还能拿到日工资。“农忙的时节就种地,农闲了就来这边打工,既能顾家,一天还能有将近200元的收入哩!”村民张金花笑着说。

图片

陈爱民的绿色梦想正在逐步实现。何家湾的村民们不出村,也能在田园综合体上获得实打实的好处。

树木长大了,荒滩变绿了,村民们眼中的“沙石滩”如今变成了“金银滩”,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正在时代变迁中展新颜、绰新姿。(记者运主轮 刘伟业 李峰 蒲瑞华)
编辑:赵国慧
责编:康   津
监制”马丰友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 中共金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19001615-3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