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宝卷又称永昌念卷,是流传于永昌县的民间传统讲唱文学,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永昌宝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和形式,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彩故事。春节期间,永昌宝卷代表性传承人范积忠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编入宝卷,赋予宝卷新的时代内涵,用宝卷独特的说唱形式弘扬和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范积忠一家人在念卷声中享受着他们的幸福生活。
宝卷是一种古老的通俗文艺,它的存在、发展和人民的文化水平有密切关系。被戈壁沙漠拥抱着的河西地区,历史上交通不便,天灾人祸又接连不断。作为永昌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娱乐,永昌宝卷就流传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之中,以口头说唱形式广泛流传,并历数百年而不衰。永昌宝卷内容以历史和民间神话为主,旨在劝人为善、教人育德。曾几何时,在永昌的田间炕头,有人手持卷经,用一种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方言,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个个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故事,讲卷者哀婉陈词,其多变的音律、真挚的情感让听卷者不论老幼都随着故事情节时而唏嘘落泪、时而嬉笑欢欣······
永昌宝卷的念卷仪式很隆重。念卷之前,念卷人要十分虔诚地将宝卷放置于炕中间的小桌上,行作揖礼后就座,听众围坐于小桌周围,不得有嬉笑打闹场景出现。念卷前首先是一段道白,接下来便是唱词,每句唱词一毕,听众便接着和唱。在这一唱一和中,演唱者和听众很快沉醉在土语韵调勾勒出的故事中,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祈祷自己全家平安健康,期盼来年能有个好光景。
当时,十八岁的范积忠和大多数当地农村青年一样,喜欢听念卷,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念卷。可是在那特殊的时代,村里人害怕惹祸上身,没有人敢念卷,就是有人敢念,也没有人敢听,并且把家藏的宝卷焚烧的焚烧,上缴的上缴,卷本丧失殆尽。有一天,范积忠听到同村人在议论,说公社有一间废旧仓库马上要拆了,里面藏的好多破书本,包括好多宝卷卷本,都要被烧掉。范积忠听后,冒着犯政治错误的危险,潜入破仓库里,偷偷地拿出了二十几本卷本,费尽周折藏匿、保存了十多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把这些卷本拿了出来,并开始为广大民众讲唱,一唱就是三十多年。
一本卷,一张桌,一个人,一辈子。永昌县新城子镇新城子村四社的范积忠就这样一直坚守着。范积忠在永昌宝卷最为流行的永昌县新城子镇长大,熟悉永昌宝卷的讲唱曲调、讲唱礼仪等民俗习惯,所以原汁原味地传承了永昌宝卷。在范积忠和老伴的生活中,念卷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闲暇之余,他和老伴就会围坐在炕头,表演起他们的绝活。
如今,范积忠的念卷内容除了原来流传下来的卷本,还有他多年来自己编撰的卷本,这些卷本与时俱进,反映时代潮流,经济社会发展,讴歌党的好政策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当我们翻开用毛笔小楷在宣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工整地写出来的一本本宝卷时,感受到了永昌宝卷的博大厚重,也深深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精髓。沧海桑田,物换星移,这些见证了永昌悠久厚重文化积淀的册册宝卷,亟待我们去保护传承,在金昌大地上代代相传、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