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一方文化的天空 ——评林敏清长篇小说《月明千里故人心》
宿好军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厚植于中华大地,世代传承,绵延不绝,滋养着一代一代的华夏儿女,为我们民族发展提供了持久不衰的精神支撑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如何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历史和丰富内涵,如何将其独特价值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此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滋养和价值指引,这既是当今中国文学应该承担的价值使命,也是一道需要当下书写者认真思考的时代课题。
甘肃金昌作家林敏清(笔名香雪),在这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已先后出版《指尖的蝴蝶》《把我留在你身边》《自梳女》《墨商最后的传奇》《金牌建筑师》《月明千里故人心》等八部作品。多年来,她专注中国传统文化,徜徉其间,潜心探索,逐步将写作视角转向中华传统非物质文化,并以此为切入口,运用小说艺术形式,将日渐式微甚至行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以具体鲜活的形态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通过文学阅读,能够更为真切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在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过程中,小说总因其悦人心目的故事、具体逼真的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可感的语言等叙事特点,倍受人们欢迎,并进而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在思想情感上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共鸣。显然,经过长期探索,林敏清已深谙此道,她将小说形式与传统文化完美契合,通过生动形象的叙事,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符号、艺术魅力和深厚的价值理念,不动生色地讲述了出来,为人们展示了一片中国传统文化的天空。她的长篇小说《月明千里故人心》,即是一部讲述传统非物质文化的厚重作品。小说写得流畅自然,温婉感人,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将中国传统漆器工艺文化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在了人们面前。作品一经出版,即获得读者的喜爱与好评,并荣获“甘肃省第十届敦煌文艺奖”。
阅读整部作品,首先在语言叙述上即让人有一种美的享受。这部小说的语言婉约沉郁,有一种恬静之美,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宋词的艺术特色,读之犹如品茗一般,始终充溢着一股清香、疏淡的韵味,不禁令人细品,且反复回味。更为称道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每每为作家对传统漆器工艺制作艺术和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了如指掌一般的熟悉而惊奇感叹,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而且还是在工厂企业日日与现代工业打交道的人,怎么会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和对生活的了然于胸?尤甚是她那种对传统工艺艺术的感知,仿佛深入到心灵中的一样,令人叹服。
《月明千里故人心》将场景放置在了江南文化名城扬州,虽依然以人物的爱情故事串连起来整个作品的叙事,但作家将叙事视角切入人的普通生活之中,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悲欢离合的人物命运,围绕人物的情感命运变化,描写了谢元正、谢仁祯父子两代人坚守漆器工艺制作技术,不愿随俗而流、迎合个人喜好,终至制作出工艺精良的漆器艺术精品,惊艳世人。小说的故事结构其实并不复杂,父亲谢元正,年轻时因为酷爱漆器艺术,偶然机会将宫中漆器精品喜鹊登梅果盒和九龙壁笔筒私藏挟带出来,从此飘落民间,最后选择隐入扬州寻常巷陌,如一粒种子扎下根来,不事世俗之情,将秘密埋藏于心中,日日埋头技艺追求。此事后虽不了了之,但三十年后,因他而遭受牵连受害的故友之子寻上门来,谢元正离家出走,谢家因此遭遇变故,长子谢仁祯遭受爱情婚姻挫折。在家道变故中,谢仁祯作为家中长子,毅然承担起家庭责任,将一切情感深埋在心中,承接父亲的衣钵,从此专注于漆器制作工艺,凝聚毕生心血,将漆器工艺制作技术发扬光大。
总体来讲,小说《月明千里故人心》仿佛江南大地的一条小河,缓缓流淌,沿岸绿树环绕,鸟飞禽鸣,时有烟雨濛濛,时有风花雪月,各色人物依河而居,依河而生,与河流滋养的万物一同,在时光中自然生活,虽偶有曲折,却也如河水一般洄旋往复,依然向前流动。作品一共20章,在每一章中,描写如水流淌,叙事生动自然,但却具有移步换景的特点,如电视剧切换镜头一样,自然而跳跃性地转换每一个人物和场景。显然,这是这部小说在叙事方面呈现出来的书写特点,作家在写作中极有可能是吸取了电视剧的场景转换手法。在叙述描写中,作家着眼于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人的日常生活,并将当时江南普通人家日常生活、器用、节日习俗、饮酒品茶、制作通草花、采集野菜、游船、踏青、放风筝等风俗,以及普通文人的吟诗弄月、赏花赋文等生活,随着故事叙述逐一呈现出来,仿佛一幅江南世俗生活图景。如此生活化的描写,使人能够在具体可感的阅读中,体味到来自日常生活之中的气息,从而在情感上更加真实贴切地感受到漆器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内涵。
但是,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绝不仅仅停留于展现江南之地的文化气息,和呈现出中国传统漆器制作艺术的魅力,其深厚的内涵在于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在我看来,作品厚重之处在于,在对人的日常普通生活形象化的叙述描写中,透射出来的是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精神价值。这即是古代匠人们对工艺制作艺术的价值理念和执著追求的精神,更是厚植于中华大地的精神信念。这种精神,正与我们当今时代精神高度契合。
在小说《月明千里故人心》中,如果说,谢元正这个人物身上体现的是对工艺技艺的执着追求,那么,谢仁祯这个人物身上,则更多体现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责任、坚贞与执着的优秀品质。起初,在他的内心只是把漆器制作技艺当作自己生活的必然,认为这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也不能明白父亲的内心世界和对技术的追求。因为家道变故,作为家里的长子,他责无旁贷,毅然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对此他对父亲的过往和离家出走以及自己命运的无端变化毫无怨言,为了家庭,他默默付出。因为家道中落,本已约定的婚事也遭受退婚,心上人嫁作他人妇,从此他不再谈婚娶之事,专注寄情于漆器制作技艺,虽然卢家漆器迎合皇帝喜好,引来众人竞相争购的热潮,但他不愿为了生计而随俗入流,依然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最后,他与冰儿姑娘因相互钦慕而相守,隐居乡野,将漆器制作技艺发扬光大,开一代风气之先,并传承后人。
古人云:“文者,贯道之器也。”文学作为我们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综合实在。每一部文学作品,正是其蕴含的思想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塑造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由此而发挥它独特的作用,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长期以来,林敏清守望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方天空,在《月明千里故人心》中,用情塑造了谢仁祯这个人物形象,通过他身上体现出的责任与义务、奉献与执著的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给我们讲述的其实是我们民族文化中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自我与社会、民族、国家之间关系的问题,如何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命运相融合的这一传统之道。无疑,林敏清通过小说《月明千里故人心》,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书写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范例。
愿林敏清坚守这方文化的天空,感悟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在未来的创作中,写出更多有温度、有筋骨的作品,走得更远,取得更大成就。
编辑:赵国慧
责编:康 津
监制:马丰友